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驗?

明明整天疲憊不堪,一躺上床卻腦袋停不下來,越想越清醒?甚至半夜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,只能看著天花板發呆到天亮?

別擔心,你不是孤單的。這樣的狀況,往往不是單純的「睡不好」,而是壓力與焦慮引發的睡眠失調反應。

在高壓節奏下,現代上班族時常陷入焦慮與失眠的惡性循環。不僅讓人白天精神不濟、情緒低落,長期下來更可能影響免疫系統與身體健康。

除了建立規律作息、練習放鬆技巧外,補充關鍵營養素也是幫助身心穩定的好方法。

像是薑黃素芝麻素,都有助於調節情緒、穩定神經,進一步提升睡眠品質。

今天就來分享這些營養素的日常攝取技巧,讓你從飲食開始調整體質,幫助自己釋放壓力、找回平衡,擁有真正的深層好眠。

自我評估:我可能有焦慮型失眠嗎?

以下是可用來初步評估的 「焦慮型失眠自我檢核表」,符合越多項,代表需要越積極地介入調整或求助:

初步解讀:

符合 0–2 項:輕度緊張,建議從作息與營養補充做調整。

符合 3–5 項:中度失眠風險,建議結合放鬆訓練+營養支持,必要時諮詢專業。

符合 6 項以上:屬於高風險失眠狀態,建議尋求身心科、神經科、心理師等協助。 

焦慮失眠,是身體發出的警訊

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,我們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會不斷接收「危險警報」,啟動生理與心理的連鎖反應,讓身體無法進入放鬆與修復狀態,逐漸發展成慢性失眠。

這個惡性循環,往往會經歷以下四個典型階段:

1.心理啟動期:壓力引爆焦慮


發生原因

當我們面對無法即時解決的壓力(如工作績效、人際衝突、財務焦慮、健康擔憂),大腦的「杏仁核」會判斷為威脅,啟動焦慮反應。

常見症狀

  • 腦袋停不下來,一直想「怎麼辦?」
  • 翻來覆去無法入睡,對睡覺產生壓力
  • 一到晚上就開始擔憂隔天的事,情緒波動變大

 

影響

情緒緊繃、入睡延遲、開始形成對「睡不著」的焦慮(performance anxiety)。

2.生理反應期:神經過度活化


發生原因

焦慮刺激交感神經過度活化,讓身體長時間處於「備戰模式」:血壓上升、呼吸加快、心跳加速,腦部釋放壓力荷爾蒙(如腎上腺素與皮質醇)。

常見症狀

  • 身體發熱、冒汗、肌肉緊繃
  • 睡前心跳快、胸悶感、手腳冰冷
  • 感覺很累但無法入睡,甚至出現驚跳感


影響

即使身體疲憊,大腦仍保持警覺狀態,無法自然進入深層睡眠週期(Non-REM/REM循環被打亂)。 

3.睡眠障礙期:淺眠、夜醒、早醒


發生原因

自律神經失衡讓入睡與維持睡眠都出現困難,且夜間仍持續分泌壓力激素,導致大腦過度敏感,對聲音、光線或夢境反應過度。

常見症狀

  • 入睡超過30分鐘以上
  • 睡著後頻繁醒來(夜醒2次以上)
  • 凌晨3-5點自動醒來,醒後無法再次入睡
  • 睡醒後仍覺得累、沒睡飽感


影響

睡眠結構破碎,慢性淺眠,影響荷爾蒙分泌、免疫調節與情緒調控,體力與腦力明顯下滑。 

4.日間失能期:情緒耗竭、身心俱疲


發生原因

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讓大腦無法有效「清除壓力記憶」,壓力荷爾蒙處於慢性高位,導致情緒波動大、免疫力下降。

常見症狀

  • 白天精神不濟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記憶力變差
  • 情緒不穩、易怒、易哭、提不起勁
  • 胃口異常(暴食或食慾差)、腸胃敏感
  • 頭痛、肩頸僵硬、經期失調等自律神經症狀加劇


影響進一步加重焦慮與失眠,形成惡性循環:

越焦慮 → 越睡不好 → 白天越難應對 → 更焦慮

這樣的惡性循環,若未即時調整,可能會演變為:

  • 慢性失眠症(Chronic Insomnia)
  • 廣泛性焦慮障礙(GAD)
  • 憂鬱傾向
  • 心血管、自體免疫相關疾病風險上升

幫助入睡,可以從這3點做起

1.規律作息+睡前儀式感


睡眠需要節奏感,大腦習慣在固定時間進入休眠狀態,才會有效釋放褪黑激素。

建議每天固定時間上床與起床,即使是假日也不要差太多;同時培養「入睡前儀式」,

像是泡熱水澡、泡腳、聽輕音樂、伸展拉筋,這些行為能幫助神經系統從交感模式切換到副交感神經優勢,促進自然放鬆。 

2.釋放情緒,避免情緒堆積過夜


許多失眠不是「太晚睡」,而是「放不下」。

大腦在面對未解決的煩惱與壓力時會持續活化,導致睡眠延遲或淺眠。

可透過:

  • 書寫日記:將擔憂寫下,交給紙張承載
  • 與信任對象傾訴:出口讓壓力有宣洩管道
  • 深呼吸或冥想:平衡自律神經,降低腦部警戒

 

3.營養輔助,平衡神經節律與緩解發炎反應

吃哪些食物及營養素,可以緩解焦慮及失眠?

薑黃:天然的抗炎劑,幫助緩解焦慮

薑黃中的有效成分「薑黃素」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,有助於舒緩壓力對身體的影響。適量攝取薑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並有助於大腦健康。

食物來源:

  • 薑黃粉可用來調味或加入飲品中。

  • 薑黃錠保健食品,方便直接服用補充。

  • 新鮮薑黃可切片泡茶或加入料理中。

補充建議:使用薑黃粉加入料理或飲品,輕鬆攝取。

芝麻素:對抗焦慮與壓力的天然利器

芝麻素是一種來自芝麻的天然植物化學物質,具有抗氧化和抗焦慮作用。它能幫助減少壓力引起的炎症反應,並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。

食物來源:

  • 黑芝麻可以加入早餐粥或是製作成芝麻醬

  • 芝麻油適合調味沙拉或用於烹飪

補充建議:每日攝取1-2匙芝麻醬或加入黑芝麻在日常餐點中。

鈣:穩定情緒與改善睡眠品質

鈣不僅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,也對調節情緒和改善睡眠品質有著重要作用。適當的鈣攝取能幫助神經系統運作正常,減少焦慮情緒。

食物來源:

  • 奶製品牛奶、優格、奶酪

  •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羽衣甘藍

  • 堅果與種子如杏仁、芝麻

補充建議:每天攝取1-2份鈣質食物,或選擇鈣補充品以確保足夠攝取。

鎂:幫助放鬆與改善睡眠

鎂是調節神經系統的重要礦物質,有助於放鬆肌肉,改善睡眠質量。鎂的攝取可以幫助減少焦慮和壓力,並促進良好的睡眠。

食物來源:

  • 綠葉蔬菜如菠菜、瑞士甜菜

  • 堅果類如杏仁、腰果

  • 全穀類如糙米、燕麥

補充建議:每天攝取1-2份含鎂的食物,或選擇適量的鎂補充品。

如何從食物和保健食品攝取這些營養素?

食物攝取的建議與搭配方式

將上述營養素結合進日常飲食中,搭配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,可以讓身體獲得所需的營養,從而幫助緩解壓力、焦慮和失眠。

每日飲食建議:

  • 早餐將黑芝麻加入燕麥粥,搭配一杯溫牛奶,提升鈣質和芝麻素攝取。

  • 午餐選擇一份含有綠葉蔬菜和堅果的沙拉,搭配燒烤雞胸肉,增加鎂和蛋白質攝取。

  • 晚餐加入薑黃的素食咖哩或是薑黃茶,搭配適量的深綠蔬菜。

透過保健食品補充

對於生活繁忙的上班族,可以透過保健食品來補充這些營養素,選擇合適的產品能夠更方便、快速地達到效果。

補充建議:

  • 薑黃素保健品選擇經過標準化提取的薑黃素產品。

  • 芝麻素補充劑含有芝麻素的膳食補充劑,適合需要針對焦慮的使用者。

  • 鈣與鎂複合保健品選擇含有鈣與鎂的複合型補充劑,有助於緩解壓力。

什麼時候應該尋求專業幫助?

壓力、焦慮與失眠的長期影響

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會影響身體健康,造成心理與生理上的不適。如果自己無法有效管理壓力,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幫助,進行適當的治療與心理輔導。

保健品不能完全取代醫療治療

補充營養素的方式對於輕度的壓力和焦慮有一定的幫助,但若症狀持續或加重,應該諮詢專業醫師,並接受必要的醫療指導。

有關壓力、焦慮與失眠總結

壓力與焦慮是現代人常見的情緒困擾,長期處於這些情緒中,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,尤其是影響睡眠品質。

焦慮會讓大腦過度活躍,使人難以放鬆,壓力則會刺激身體釋放壓力激素,讓身體處於過度警覺的狀態。

這些因素加在一起,往往導致失眠。為了緩解這些症狀,除了調整生活作息,適當的營養補充和放鬆技巧也能幫助減少壓力與焦慮,促進更好的睡眠。

有關壓力、焦慮與失眠 相關問題FAQ

Q1:為什麼焦慮會讓我無法入睡?

焦慮會讓大腦持續活躍,思緒不斷運轉,導致無法放鬆。當我們反覆思考工作、生活或未來的問題時,大腦無法進入休息狀態,這會讓身體保持警覺,從而難以進入深層睡眠,造成入睡困難。

Q2:壓力對睡眠有什麼影響?

當壓力過大時,身體會分泌皮質醇等壓力激素,這些激素讓身體處於“戰鬥或逃跑”模式。這樣的生理反應會加速心跳和呼吸,讓身體無法放鬆,難以進入安穩的睡眠狀態,從而影響睡眠質量。

Q3:我該如何緩解壓力和焦慮?

可以透過深呼吸、冥想或輕度運動等放鬆技巧來減輕壓力與焦慮。此外,保持規律的作息、避免過度思考或過多使用電子設備,也是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改善情緒,促進更好的睡眠。